网站首页
 

新闻列表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他山之石

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交流发言材料摘编(二)(建设更高水平文明城市)

发布时间:2021-12-22来源:人民日报

日前,2021年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培训班举办。为充分发挥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典型的示范表率作用,引领带动各地推进文明城市创建高质量发展,特摘编湖北省武汉市、湖南省长沙市、四川省成都市、甘肃省兰州市在培训班上的交流发言材料。 

——编  者

湖北省武汉市

深化更高水平创建工作

近年来,武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水平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连续3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去年,武汉打赢了艰苦卓绝的抗疫保卫战,广大市民在危难时刻舍生忘死、挺身而出的英雄气概,正是武汉城市文明的生动写照,更加坚定了武汉持续深化高水平文明创建的信心和决心。

一、坚持思想领航,把牢创建文明城市政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视察湖北武汉,提出“四个着力”“四个切实”的重要指示要求。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英雄的武汉人民一定能够彻底战胜疫情,一定能够浴火重生,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更加辉煌的业绩”。武汉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爱和殷殷嘱托,切实将其转化为创建文明城市的强大动力,融入文明城市创建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思想引领、学习在先”,第一时间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和宣讲普及,引导全市人民更加坚定地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让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续写文明创建新篇章。

二、坚持科学治理,全面提升文明城市能级品质

武汉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一手抓能级做大、一手抓品质做优,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全面提升武汉核心竞争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强力推动疫后重振和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从断崖式下跌到强势反弹、全面复苏,重回城市竞争主赛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开展安澜、清洁、绿色、美丽、文明长江“五大行动”,打造百里长江生态廊道,建成武汉江滩公园等各类公园416个,东湖绿道等城市绿道2013公里,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形成“春赏樱、夏看荷、秋品桂、冬观梅”的四季美景。坚持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治理,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深入开展“净、平、明、绿、美、齐、优”七大提升行动,营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人居环境。

三、坚持培根铸魂,赓续传承文明城市红色基因

武汉是一座充满红色记忆的热土,拥有红色遗存145处。武汉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运用红色资源讲好革命故事,吸引300多万人次参观红色场馆,推出6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举办抗疫主题展览,做好抗疫大思政课文章,教育引导广大市民更加自觉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深化榜样示范带动,仅去年就选树各类先进模范1100多人,形成见贤思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实现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推出“武汉因你而荣”文明实践系列活动,厚植文明实践的群众基础。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举办中国戏剧节、琴台音乐节、“书香武汉·全民读书月”等文化活动,文艺作品生产总量、获奖数量居同类城市前列。深化“志愿者之城”建设,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超过常住人口的20%,在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精心指导下,创造性实施志愿服务关爱行动。

四、坚持为民惠民,充分彰显文明城市民生温度

武汉始终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在文明创建中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大民生支出,去年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78%。加快完善优质普惠的公共服务体系,办好居民家门口的优质学校,着力打造“15分钟生活圈”“10分钟公共活动圈”“12分钟文体圈”,累计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超过100万套,惠及群众270万人。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提升行动,戴口罩、一米线、分餐制逐渐成为市民良好生活习惯。深化“放管服”改革,当好“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金牌店小二”,政务服务网上可办比例达99.2%,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优化12345市民热线、网上群众工作部的闭环办理流程,每天及时办理群众投诉、建议超过1万件。每周举办电视问政“面对面”,每年对6800多家基层单位开展“双评议”,组建1000多个市民巡访团找问题、提建议,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痛点问题,不断提升文明创建的质量和水平。

湖南省长沙市

努力争创美丽幸福宜居的文明典范城市

近年来,长沙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实施“三高四新”战略,突出以红色精神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扎实推进更高水准文明城市建设,城市文明程度、市民文明素养持续提升。

一、以城市发展筑牢文明根基

城因人聚而兴,人因城美而荣。长沙深入贯彻“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围绕做大城区、做强园区、做优片区、做实县区、做靓社区(村),大力推动城市能级和城市竞争力持续提升,不断夯实文明城市“基石”。一是优化发展理念。坚持高起点规划,城市环境更加优美、功能更加完善,“山水洲城”特色更加鲜明,现代化国际化品质日益彰显。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充分考虑事关老百姓生活的文化休闲、体育健身、养老托幼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以全龄友好理念打造儿童友好、青年向往、老年关爱城市,让不同的群体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二是提升城市品质。优化整体风貌,提升建筑美感,将每一个项目打造成为亮丽的城市名片。建成长沙国际会议中心、国金中心,树起了“新长沙”地标;美化亮化湘江、浏阳河两条百里画廊,提升了“夜长沙”气质;在城市有机更新中坚持“整体修旧如旧、局部修新如旧、细节修旧如新”,彰显了“老长沙”底蕴。三是抓好精细管理。实施“党建聚合力”工程,以党建引领物业小区治理,有效破解物业“老大难”问题。以文明城市“全域提质年”行动为抓手,深入开展“百日奋战 扮靓星城”市容环境整治,强力整治各类城市顽疾,市容环境更加清爽宜人。

二、以红色基因涵养文明气质

长沙是中国革命策源地之一,“红色基因”早已融入城市血脉。长沙坚持将传承红色文化与开展志愿服务、推进全民创建有机统一,大力弘扬城市新风尚,不断提振市民“精气神”。一是坚持以红色文化沁润文明内核。丰富“红色元素”,广泛开展“就认这个理 永远跟党走”主题宣讲、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组织创作《大浪淘沙》《一大代表毛泽东》《半条被子》等红色精品20多部,打造全国首列湘赣边红色专列——移动式红色教育培训课堂。厚植“红色记忆”,抓好革命文物普查、修复、保护和利用全过程,打造湖南第一师范、新民学会旧址、杨开慧纪念馆等一批红色基地,建成历史文化步道64公里,推出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条、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6个。二是坚持以雷锋精神引领志愿服务。把雷锋精神融入文明创建全过程,每年召开雷锋精神论坛,雷锋超市、雷锋志愿者等雷锋元素随处可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覆盖全城,“续写雷锋日记”“百城百台爱心送考”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享誉全国,“雷锋志愿者”注册人数突破百万,持续擦亮“雷锋家乡学雷锋”品牌。三是坚持以全民创建倡树文明新风。把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作为自我教育、自我熏陶和自我践行的过程,以“文明礼让”激发全城“文明共鸣”。“文明从排队礼让开始”主题活动常年开展,“文明餐桌”行动全民响应,“公筷公勺”成为市民新时尚,粉红斑马线、心形红绿灯创意“出圈”,农村移风易俗持续推进,全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

三、以人民幸福诠释文明内涵

始终牢记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以“英雄之城”的使命担当,努力建设人民的幸福城市、幸福的人民城市。一是真心实意办好民生实事。每年新增财力七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保障能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著提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动解决“学位、床位、车位、厕位、梯位”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今年新增学位12.5万个、医院床位2200个、车位14.1万个,改厕17万个,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近2000台。二是真抓实干优化创业环境。深入实施“芙蓉英才星城圆梦”计划,全市人才总量3年净增170万,人才净流入率居全国第二,入围“全国人才高地建设城市”。三是真情实感优化政务服务。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打造24小时“不打烊”数字政府,400类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348个事项实现一窗无差别受理,84%以上企业实现“不见面”登记,政务服务实现“跨省通办”,长沙成为全国营商便利度提升最快的十大城市之一。

四川省成都市

奋力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成都答卷”

成都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在连续5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的基础上,成都坚持不懈把文明城市创建作为龙头工程、系统工程、民心工程,与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市。

一、坚持举旗定向、立心培元,铸造公园城市文明之魂

把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党的创新理论坚定信仰、凝心聚魂。强化思想引领、推动入脑入心。狠抓“关键少数”常态化学习、“普遍多数”全覆盖宣讲,建强“学习强国”成都平台等宣传阵地,打造“理响成都”等基层“七进”宣讲品牌,引导党员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性锤炼、思想政治建设、为民服务、学以致用常态化制度化,打造“成都战役纪念馆”等11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努力餐》等红色文艺精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理想信念之光照亮市民心灵。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凝聚社会共识。打造332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深化市县两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培育成都发布、红星新闻等新型主流媒体,开展建党100周年主题宣传活动,倡树爱党爱国大德,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二、坚持以文化人、以文润城,厚植公园城市文明之根

落实“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核心价值引领行动。打造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社区示范点,构建“15分钟文明实践圈”,以筹办大运会、世园会等赛事展会为契机,开展“幸福成都·美在文明”等群众性文明实践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实施天府文化润城行动。强化宝墩、邛窑等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展“书香成都”“乐动蓉城”等公共文化活动,实体书店达3600家、博物馆达160家,均居全国城市前列。深入实施先进典型示范行动。推动文明城市、村镇、单位、家庭、校园“五大创建”,健全道德模范、最美人物等“成都榜样”选树机制,涌现出“中国机长”刘传健等道德模范、730名“中国好人”“四川好人”。深入实施市民友善公益行动。设立社区志愿服务日,常态开展“每周一小时·最暖是成都”志愿服务活动,注册志愿者达274万人,凡人善举持续汇聚文明暖流。

三、坚持生态优先、绿色营城,筑牢公园城市文明之基

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努力建设蓝绿交融的生态文明家园,“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为成都的亮丽名片。聚焦风貌改善优化公园城市形态。集中开展市容市貌整治,打造一环路“市井生活圈”,累计实施拆违建、增绿化项目2687个、整治背街小巷1979条;实施“绿满蓉城、水润天府”行动,加快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环城生态公园,建成天府绿道4627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坚持问题导向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坚决打赢锦城蓝天、蓉城碧水、天府净土保卫战,清理关闭“散乱污”企业1.4万余家,2020年空气优良天数达280天,“窗含西岭千秋雪”诗意美景成为市民常见的生活场景。聚焦绿色低碳培育健康生活方式。建立“碳惠天府”机制,打造“轨道+公交+慢行”绿色交通体系,地铁运营里程达558公里,场景化打造天府绿道,建立生活垃圾分类长效机制,荣获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四、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夯实公园城市文明之本

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价值取向,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连续13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共建共治深化基层治理。探索建立社区发展治理、社会综合治理“双线融合”机制,引导1.2万家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推进社会重大风险、历史遗留问题、突出信访问题“三张清单”化解攻坚,群体性聚集事件连续4年、信访总量连续3年下降,三度蝉联全国“长安杯”。聚焦聚力补齐设施短板。实施老旧城区改造等“五大行动”,累计完成城中村改造3.7万户、老旧城区改造项目697个;开展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三年攻坚”行动,新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3691处。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项目3699个,新增学位15.8万个,新晋三甲医院12家,入选全国首批“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

成都将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奋力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成都答卷”。

甘肃省兰州市

创建文明城市  建设精致兰州

兰州市于2005年开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历经15年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20年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项荣誉。

一、以文明聚力推动发展

兰州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中焕发出来的精气神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夺取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如期同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了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新局面。特别是着眼调结构增动能这个紧迫任务,把科技创新作为最大优势,争取获批建设兰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成运行兰州科技创新园,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水平,推动兰州正式步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把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作为最大机遇,获批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常态化运营“兰州号”国际货运班列,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贸往来,正在加快打造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新高地。

二、以文明铸魂做美城市

兰州坚持用城市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奋斗精神启示人、鼓舞人,引导干部群众在城市建设上树牢精致理念,深入开展“提升城市品质、打造精致兰州”三年行动,不断提高城市形象品质。“十三五”期间,先后建成宝兰高铁、兰渝铁路等一批重大工程,在中心城区划定78个“15分钟生活圈”,实施公益性补短板项目390个,深入开展城乡环境、背街小巷等专项整治,打造“精致点位”277个,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三、以文明着色保护生态

兰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兰州要在保持黄河水体健康方面先发力、带好头”的殷切嘱托,认真贯彻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面做好黄河文章,加快实施黄河流域兰州白塔山段综合提升改造等重点项目,黄河兰州段出境水质综合评价连续稳定达标,实现了“一河净水送下游”。集中力量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整体战、攻坚战,打造了引人瞩目的“兰州蓝”,2020年全市空气优良天数历史性地达到312天。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十三五”时期,新增改造城市绿地579公顷,完成营造林68.85万亩,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63%、40.03%,2017年荣获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如今,一张“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的美丽画卷正在兰州大地徐徐展开。

四、以文明润城改善民生

兰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为民、惠民、靠民”的创建理念,着力构建“党政齐抓、市区联动、条块结合”的工作体系,积极营造“全民知晓、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创建氛围,深入开展“一月一主题”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提升城市温度,升华人文关怀。“十三五”期间,每年市级财政支出80%以上用于民生投入,改造老旧楼院160处,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100个、惠及10.82万户30多万人。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住房、社保等保障体系不断健全,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成功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城市”。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长期积累的创建经验做法迅速转化为抗疫举措,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全民动员、全面部署、全市联动,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以文明化人树立新风

兰州坚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引导广大群众在参与创建中培养文明意识、形成文明习惯、提高文明素质,汇聚形成向上向善、干事创业的正能量。连续成功举办兰州国际马拉松赛、黄河之滨音乐节等赛会活动,让“一条河、一座桥、一碗面、一本书”等城市名片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用人文精神涵养城市魅力。持续抓好不文明行为“一月一主题”整治行动,礼让斑马线等成为市民的行为自觉。深入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全家行”等主题活动,着力打造“凡人善举·德润金城”道德模范评选等特色品牌,充分发挥先进模范的示范引领作用,使“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新风尚成为新时代兰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创建文明城市永远在路上。兰州将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拓展创建领域、提升创建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奋力书写“创建文明城市、建设精致兰州”新的时代篇章。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8日 10 版)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免责声明
主办单位:中共荆州市委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 承办单位:荆州新闻网 联系电话:0716-8465543 投稿邮箱:hbjzwmb@163.com
Copyright @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  荆州市文明办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