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协助做好环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项目工作,4月26日,荆州市观鸟协会组织开展环古城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监测活动,此活动自2018年开始,已持续开展了6年。
(噪鹃 宋大成拍摄于太湖港渠太晖桥西)
当日,协会共十多位骨干成员组成的调查小组以荆襄河、太湖港以及护城河区域为主要线路,将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驾车和步行相结合的方式,走访了环荆州古城湿地公园的各个主要鸟类观测点,对其区域内的野生鸟类资源进行了监测调查。
(白眉姬鹟 宋大成拍摄于太湖港渠柳门泵站)
清晨和傍晚是鸟类出没最为频繁、活跃的时间段,也是观察鸟类的黄金时间段。调查工作在清晨6点左右开始,一直到傍晚4点左右结束。当天天气状况良好,气温适宜,能见度高,较为适宜鸟类观察。本次调查活动共观测记录到鸟种共50种,分属于12目、31科。除了对一些常见的本地留鸟进行观测以外,本次调查还观测到部分夏候鸟已经顺利到达荆州,如普通夜鹰、白眉姬鹟、黑卷尾、大鹰鹃、噪鹃、北灰鹟等。
(夜鹭觅食场景 幽兰拍摄于明月公园)
由于目前我市大部分鸟类正处于繁殖季节,调查组还重点对明月公园内夜鹭种群的栖息和繁殖状况进行了重点监测。通过观测显示,目前明月公园内参与繁殖的夜鹭种群数量已达到近三千只。
当下正值阳春三月,成群的夜鹭正忙碌的往返于树木草丛之间,或衔枝筑巢,或专心觅食,亦有不少夜鹭驻守巢中,守护着自己的“家”,等待伴侣归来。公园内夜鹭栖息的水杉树林生长繁茂,为鸟类的繁殖提供了安全隐蔽的栖息场所,同时,周围的护城河水质清澈,鱼类资源丰富,又给附近鸟类提供了稳定的生存保障。夜鹭数量逐年上升说明公园的生态修复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随着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推进,市民“保护自然 爱鸟护鸟”的意识已成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荆州市观鸟协会通过开展环境教育、观鸟推广等多种方式增强了广大市民对野生鸟类的保护意识,引导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此次调查活动发现,随着湿地保护工作的持续开展,鸟类数量显著增加,活动范围明显变大,呈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城市新画面。
(本次调查小组成员合影)